Reader , 早安,我從印度回來也快 2週的時間了。立刻銜接工作回到崗位上,才知道原來這麼多人想我🤣 老闆、同事、接案的客戶們、演講聯繫的窗口、朋友們...等。被這麼多人愛著掛念著也是蠻開心的啦 好笑的是,上一封信提到公司績效考核覺得自己已經是 2.0 版 Joyce 了。沒想到去一趟印度回來,直接升級 3.0 版本 XD 印度的奇葩事只有你想不到,沒有它發生不了的 像是四面八方向你擠來的車輛、機車、牛、人,一直懷疑自己是走在正向還逆向,因為總是一條路上會有正逆向兩種行進的車。此起彼落 24 小時無間斷的喇叭聲、一直想“熱心”做你導遊的人、一直想找你拍照的人、一直想凹你錢的人 📍以上所說的都是北印地區發生的奇耙事,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充滿美好的北北印。是的,印度有分北印、南印、北北印,之後會在訂閱制、Podcast 與大家分享 🌔 任何事都可能發生,界線的重要性在北印旅遊期間,最深刻的體悟就是:如何在世界衝向你時穩住自己? 舉一個例子。我在剛抵達印度的第一天,入境德里機場後,有一堆招攬生意的計程車司機朝我靠過來,一直問我想去哪?從哪個國家來?當時我抱著開放的心,很誠實的回答問題,反而招來更多問題的詢問,他們纏著就不打算離開了。 旅遊後半段我回到北印,前往恆河著名燒屍的廣場路上,沿路有各式各樣的人向我招攬生意。有了上一次的經驗,這次我知道如果不想購買服務,就要明確的說不! 台灣人的習性大部分不好意思說出自己的想法,或用婉轉的方式表達,深怕傷害到對方的心。有時,直接了當的表達不但不會傷害對方,更是一種劃清界線的方式 同時是在訓練潛意識:「我可以說不,我懂得保護自己,我清楚界線的分界」 界線就像是一層防護罩保護著你。不屬於自己的情緒、無限上綱的要求,這些都能維持在界線之外的世界,因為不屬於你的都無需花時間、心力煩惱 因此,我不會拒絕印度人招攬生意感到愧疚;不會因為拒絕客戶緊急的要求感到抱歉或希望補償;不會因為家人一句話影響情緒 這和《被討厭的勇氣》裡提到的課題分離概念很像。我們都需要在世界衝向你時,練習停下來問自己:「這是我的事,還是不是我的事?」如果是後者,可以輕鬆的揮開,把心力放在你真正在乎的事上😌 ▶︎ 嘿,現在就開始建立界線,專注在自己吧! 🌔 內在喜悅如漣漪蔓延從北北印回來後,突然某天很想看《最後一次相遇,我們只談喜悅》,是一本紀錄達賴喇嘛與戴斯蒙 屠圖大主教談話的書。拿起這本書的好幾個瞬間,都不自覺得有想哭的感覺,那是內在深層感到喜悅的淚水 我對達賴喇嘛與大主角不熟悉,書裡幾行字說明了兩位精神領袖在各自人生中,經歷了許多腥風血雨的瞬間。但他們卻還是帶的喜悅面對這個世界,這正是我這半年的心境 回歸職場後,難免會看到大人世界的勾心鬥角。起初我情緒很滿,無法消化,但或許這就是靈魂想要我去看見「現實的世界」。到了印度,我看見只有兩塊破布搭建的帳篷,裡頭跑出幾個沒有穿鞋的孩子,母親身上還抱著一個孩子。這是靈魂要我看見「真實的世界」 當我越走越遠,看見的世界越來越廣,不只美好也看見令人心碎的畫面。我知道無力改變或像英雄一樣一次搞定,但我願意用聲音的方式記錄,讓更多人知曉世界的角落有哪些無法發出的聲音,這也是之後《一則茶室》內容上會做的調整 / 回到內在的喜悅。即使看到世界的美好與醜陋,依舊願意用正面、樂觀的心面對,就是因為底層有很深的喜悅支持著,那是一種「知曉世界的兇險,依舊選擇良善」的心 如同書裡達賴喇嘛一再強調的同理心,抱持對世人的同理,慷慨的付出以及保持積極,能讓自己維持喜悅。這份喜悅能蔓延影響身邊的人,一個傳一個,達到正循環的擴散出去 😌 今年的夢想版上,曾寫下希望能參加公益活動或前進偏鄉校園,我希望從定期捐款轉到實質的協助。同時也能帶著麥克風前往蒐集社會角落的聲音,讓聽眾、讀者們看見 / 聽見,或許有天也能在你心中產生一點改變,那就有了意義🙏🏻 / 之後會開始慢慢分享印度的內容,請持續鎖定《一則茶室》Podcast 、官網文章或 IG 囉~ 想聽見更多,歡迎現在以 1490 元加入《一則茶室》會員 聲音版是 Podcast 呈現方式,文字版則選擇方格子訂閱平台。因知道有些茶友較喜歡閱讀勝過聆聽,也有些茶友無法收聽。於是推出兩種形式:) 會員內容將可解鎖:
一直以來我都跌跌撞撞前進,每一次的跌倒爬起,都想化作文字或聲音記錄這些經歷。希望這些故事能夠陪伴也正在經歷同樣挑戰的你/妳:) 期待我們一起成長,一起駐足,一起閃耀 最後,如果有任何心得,歡迎直接回信。每封信我都會認真讀,期待你的來信~ 下封信見, Joyce |
如果你對身心靈感興趣,歡迎免費加入我的電子報。獲取更多對你有幫助的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