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ader 早安, 回國快一個月,龜速的我,在工作和休息中擺盪著,已經有茶友私訊敲碗趕快更新了🤣 沒問題!我會把故事好好說完的~ 這次,想用不同的聲音形式呈現。如果你是老聽眾,應該知道我一直想將聲音視覺化,嘗試了許多不同的方法,觀察一些節目的呈現手法,終於我找到一個自己喜愛也享受的節奏了! 於是在出發印度前,我買了領夾式麥克風,希望可以記錄這趟旅行的各種聲音給你們。有天,我甚至把麥克風掛在導遊身上全程錄音 XD 希望能把世界角落的聲音都記錄下來給你聽,不做降噪處理,保留原汁原味的聲音 真實。是我想透過聲音傳遞的。因此每集的剪輯會花大量時間編排、找素材以及撈已錄好的素材,別說麻煩,是超麻煩。但我樂在其中,甚至進入心流狀態😌 趕快去聽最新一集吧,我很喜歡:)如若你是喜歡閱讀的茶友,也有文章可以閱讀,以及之後會出的影像版( Vlog 版) 朋友說,這樣不累嗎?我說,很累啊,但有些茶友聽力不大好,還是想用文字或影像+字幕方式分享給他們。而且不同的形式分享,會有不同能量,我看了也喜歡~ 🇮🇳 印度第一印象:士兵沿街歡迎我開始旅程的第一個城市是印度北邊的喀什米爾,一出機場可以明顯看到配戴機關槍的士兵整裝待發的站在路邊。也有一些坐在坦克車裡,躲藏在大樹或建築物後方 緊張的氛圍瀰漫著。原以為印巴戰爭已結束,沒想到整座城市還是戒備森嚴,甚至邊境的印度軍人更是一刻都沒有鬆懈。但喀什米爾人民繼續過著自己的生活,搭公車、買菜、乘涼、清真寺禱告、划船做生意,完全沒有驚恐的痕跡。也或許這對他們來說再平常不過了 這讓我想到,許多外國人也對台灣局勢很驚恐,唯獨台灣人並不覺得有什麼(至少我是這樣想)如同一直以來分享的,就算天災、人禍到了,能逃去哪呢?這就是我在喀什米爾人身上看到的韌性,他們只是好好的過完每一天,因為這是身而為人,身在這片土地上,唯一能做,也最重要的事 🇮🇳 途經戰爭之地,傻人有傻福當我離開喀什米爾幾天後,我才從其他台灣旅客口中得知,原來喀什米爾就是四月份已發印巴衝突的地區。戰爭爆發後,許多旅客紛紛取消原訂行程,外國人也不便前往。一位美國人說,他如果去喀什米爾可能會被士兵抓起來,即便他非常想去也只能作罷 我好像能理解為何喀什米爾旅程都包場,沒什麼觀光客。原以為這是旅遊淡季,結過是因為戰爭啊 😅 真是傻人有傻福,無知真的讓我的旅程快樂許多~ 下一集將前進有小瑞士之稱的松瑪。卻在前往的車上被告知警察封鎖松瑪,所有人都必須折返!司機停下準備掉頭時,警察敲了我們的車窗.... / 最後,如果有任何心得或想與我分享的話,歡迎私訊 IG 跟我說:) 當然也歡迎直接回信給我 下次見, Joyce |
如果你對身心靈感興趣,歡迎免費加入我的電子報。獲取更多對你有幫助的資訊